營養師門診日記~與肌少症的距離

營養師門診日記~與肌少症的距離   

撰文者:吳芷柔營養師

有一天一位長者來營養門診諮詢,由家屬陪同前來(長輩-瘦弱杵著拐杖,旁邊還需要家屬攙扶,憑著營養師的第六感告訴我-阿公有可能罹患肌少症!!!)。

想必大家常聽到家中長輩說著台語俗諺「偶就是老啊!所以老了倒縮、消瘦落肉」其實事實真相是長輩為罹患肌少症的高危險群!

人體內肌肉的量25歲達最高峰每年以些微流失,而65歲以後肌肉量每年以1.5—2.5%的速度流失。

那多少人會有肌少症呢?盛行率會依照年齡的增加而改變65歲以後肌肉量每年以1.5—2.5%的速度流失。

何謂肌少症?指的是肌肉量、肌肉力量、體能表現的下降造成走路狀況變差,跌倒的風險增加進而影響生活品質。

例如:扭不開瓶蓋、扭不乾毛巾、走路變慢,步態不穩為三大警訊。

肌少症診斷標準:根據亞洲肌少症小組的定義如下:

預防肌少症飲食四大對策

1.均衡飲食為基礎

長者常有因為牙口差、吞嚥困難、食物吸收的問題而引起營養不良,導致肌肉的流失。所以建議長者可利用少量多餐的方式,吃到足量的六大類食物才能達到均衡飲食。(全榖雜糧類、奶類、蔬菜類、水果類、油脂與堅果種子類、豆魚蛋肉類。)

國民飲食指南

2.首選優質蛋白質

肌肉合成的主要材料是六大類食物中的豆魚蛋肉類所含的蛋白質,而優質蛋白質=高生物價蛋白質,指經人體攝取後可以被有效的消化吸收,能順利合成肌肉。例如:黃豆製品、家畜、家禽、海鮮、雞蛋等食物。研究建議每餐攝取30公克蛋白質,有助於人體內肌肉的合成與代謝,所以不建議有大小餐情況發生。

3.富含白胺酸食物

六大類食物中豆魚蛋肉類中富含優質蛋白質,其中所含的胺基酸又以白胺酸最為重要,可幫助老年人建造肌肉並減緩流失。因此建議長者多攝取富含白胺酸的食物如:牛奶、牛肉、豆類等達到增加蛋白質合成效率。

4.維生素D的攝取

若體內濃度過低可能與肌肉質量減少、肌肉強度下降有關,可能進一步造成肌少症,增加跌倒發生率

如何補充飲食中的維生素D呢?可多選擇富含維生素D的食物,例如:鮭魚、鮪魚、鯖魚、起司、蛋黃與乾香菇等。

  期待長者能在日常進食中多多利用,這四大對策且能有效的預防肌少症的發生。

參考文獻:

1.國民健康署老年營養手冊

2.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_每日飲食指南

3. Chen L-K, Liu L-K, Woo J, et al, Sarcopenia in Asia: consensus report of the Asian Working Group for Sarcopenia. J Am Med Dir Assoc 2014;15:95-101.

4. Burton LA, Sumukadas D. Optimal management of sarcopenia. Clin Interv Aging. 2010;5:217-28

5. Paddon-Jones D, Leidy H. Dietary protein and muscle in older persons. Curr Opin Clin Nutr Metab Care 2014;17:5-11.

6. Burton LA, Sumukadas D. Optimal management of sarcopenia. Clin Interv Aging. 2010;5:21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