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專區訊息專區
頭暈、胸悶恐是高血壓前兆!小心藏腎臟病危機 正確用藥竟能顧腎?醫揭4大預防之道
頭暈、胸悶恐是高血壓前兆!小心藏腎臟病危機 正確用藥竟能顧腎?醫揭4大預防之道
【TVBS健康2.0 / 吳詠霓】 發布日期:2023-01-04
天氣變冷,容易好發高血壓、心肌梗塞,而新冠疫情持續延燒,民眾打疫苗後也有些人會出現胸悶、肩緊、頭暈、頭痛等類似心臟問題的症狀。究竟該怎麼分辨是否為高血壓的前兆?有高血壓該注意哪些事?對此,心臟外科醫師楊智鈞上中山醫院家醫科醫師陳欣湄主持的網路節目《明欣醫聊事》為大家解答高血壓大小事。
高血壓的前兆怎麼分辨?
楊智鈞表示,胸悶、肩緊、頭暈、頭痛等症狀雖然跟高血壓不是直接相關,但的確有一些關聯性。不管是確診新冠肺炎、以疫苗注射引發身體的免疫反應,或是像SARS、細菌等種種感染,已經有研究證實這些感染會對心臟肌肉細胞造成破壞。
打疫苗、染疫後出現胸悶等症狀,可能來自肺部或是心臟,使人暫時受到影響,一般人大多都會康復,但有些人的心臟血管本來就有硬化或是堵塞等潛在問題,當感染或打疫苗加重狀況,使得胸悶狀況持續超過兩、三個月,此時就該注意,自己是否原先就有心血管疾病而過去卻沒發現。
血壓可以只量一次就好?為何要定期量血壓?
楊智鈞指出,血壓本上面都有寫早、中、晚,讓病人按照這些時段量血壓,為的是要記錄他們的晨間、正中午及睡前的血壓,方便醫師做藥物的調控基準。當血壓已經穩定,藥物也已經在領慢性處方簽,才能跟醫師討論,只量部分時段的血壓。
年長者對血壓的容許度較高?
有些人會覺得老人家血壓高一點沒關係,楊智鈞說明,血壓隨著年紀愈大而愈來愈高,是因為血管逐漸失去彈性,心臟必須更大力的將血打出來,並將血管撐開,但這不代表對老年人血壓容許度可以比較高,高血壓的診斷標準都是一樣的,只要超過130/80mmHg就是。甚至在高血壓的前期,就應該要把血壓控制在目標血壓。
為何老年人不愛吃高血壓藥?
老年人不願意吃藥有兩大原因,一是因為對於老年人而言,一下子要將高血壓控制到標準血壓,下降幅度較大,會造成身體不舒服,在藥劑調配上可以一開始不要給太重的量,做漸進式調整。
第二個原因是認為吃藥傷腎臟。楊智鈞表示,台灣是洗腎王國,腎衰竭在台灣有兩大主因,第一是糖尿病(占原因的一半以上),第二就是高血壓。若患者有高血壓同時腎臟也不好,其實應更嚴格吃藥物來控制血壓,保護腎臟。
高血壓藥可間接保護腎臟
陳欣湄補充說明,腎臟需要大量的血流供應,人體裡很多的排毒機制,也是會把血流到腎臟做排毒的動作,如果腎臟在血壓很高的前提下,供應的血流不夠,導致腎臟功能不佳,久了就會提高腎衰竭的風險。所以,按時吃血壓藥,反而可以間接保護腎臟,讓腎臟功能維持在健康的狀態。
為何高血壓患者愈來愈多?
楊智鈞表示,台灣十大死因的第一位是癌症,但是觀察癌症的成長率其實有趨緩,現在高階健檢能早期發現癌症,但對於心血管的預防保養還沒這麼有效。造成高血壓患者愈來愈多的原因包括以下幾點:
壓力大
台灣地狹人稠、生活壓力大,壓力本身已經被研究指出會直接導致動脈硬化,臨床上也有愈來愈多年輕患者,他沒有糖尿病、沒有抽菸、也沒有膽固醇問題,但是卻心肌梗塞,這很可能就是慢性壓力造成。
飲食習慣改變
台灣人的飲食習慣愈來愈西化,吃很多高油、高鹽、高精緻、油炸的東西、肉類等,這些除了會導致血壓高,也會影響腸道,因為這些食物如果無法完全被吸收,會在腸道跟壞菌結合,產生毒素,這些毒素也會直接造成動脈硬化。
腎臟病變
許多台灣人有腎臟問題,當腎臟發生病變,也會直接導致動脈硬化。心腎症候群,兩者會互相影響。
三高問題
有三高可能會影響心臟問題,三高包括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尤其是肥胖造成的糖尿病。陳欣湄表示,糖尿病跟內臟脂肪或脂肪具有關聯性,亞洲人的脂肪分佈會分在兩個位置,一是皮下脂肪,一是內臟脂肪,而內臟脂肪就跟心血管有關。
內臟脂肪多的人,外表體型可能瘦瘦的,但超音波一照,會有脂肪肝的問題。楊智鈞補充,若脂肪包在肝臟外面,對肝臟不影響,但若是脂肪肝,那就是心血管問題,傷肝又傷心。
高血壓如何預防?
楊智鈞表示,要預防高血壓,首先就是要保持規律運動,並且注意飲食控制,少吃高鹽、精緻、油炸食物,採以天然穀物及蔬菜、海鮮為主的「地中海飲食」,多吃白肉,少吃紅肉;若覺得地中海飲食難達到,可以先遵循「211餐盤」飲食法,也就是每餐蔬菜、蛋白質、澱粉類攝取的比例為2:1:1,蔬菜類佔1/2、蛋白質1/4、澱粉類1/4(如下圖),而澱粉最好是選擇低升糖、複合性的碳水化合物,如全穀類或水煮地瓜等。把生活習慣顧好,同時就能顧好心血管問題。
◎ 諮詢專家/楊智鈞醫師.陳欣湄醫師
【中山醫院關心您的健康!呼籲您定期健康檢查,生活有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