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意!年輕型乳癌達約30%確診即晚期/轉移者約占7%

留意!年輕型乳癌達約30%確診即晚期/轉移者約占7%

【NOWnews】  發布日期:2023-10-12

乳癌是國內女性癌症發生率第1位,據衛福部109年癌症登記報告,台灣新發生乳癌病患共有1萬7千371人,超過三成不滿50歲,也就是說,幾乎每3名新發生的乳癌患者就有1名可能還未停經。三軍總醫院一般外科主治醫師馮安捷醫師表示,乳癌患者當中約有1千300名病人確診時已處於第四期,也稱晚期乳癌或稱轉移性乳癌,約占7%左右。其中,發生率最高的荷爾蒙陽性/HER2陰性乳癌患者,在診斷五年後有近半可能復發轉移。

#馮安捷 #陳守棟 #潘怡伶 #Lulu #乳癌 #年輕乳癌 #年輕

年輕型乳癌5大特性惡性高,醫呼籲提高警覺、早篩早治!

年輕型乳癌5特性:馮安捷醫師也更進一步說明,年輕型乳癌患者以荷爾蒙陽性占七成最多,這類患者有時因為年輕相對不自覺,發現時期別相對較晚、腫瘤較大,死亡率也較高。

若遇到「荷爾蒙陽性/HER2陰性乳癌」:醫師指出,乳癌患者每4人就有1人在治療5至10年後發生復發或轉移,且過半數「荷爾蒙陽性/HER2陰性乳癌」,患者診斷5年後可能轉移復發。

患者帶有特殊基因突變,研究顯示具有較高的復發率且更容易產生抗藥性,使治療效果不佳。對於罹病後可能仍在職場家庭扮演重要角色的乳癌病友來說,追求治療成效的同時、也有必要兼顧生活品質。
對此,台灣乳房醫學會理事陳守棟指出,其實近年乳癌已經有多元精準治療方式,即便復發轉移也都能透過區分不同亞型,找出合適的治療方式,幫助延緩疾病惡化與延長生命。

#馮安捷 #陳守棟 #潘怡伶 #Lulu #乳癌 #年輕乳癌 #年輕

乳癌分4亞型,依各亞型治療!早篩找出方法,助緩病延生命。

乳癌4種亞型:馮安捷醫師說明,根據癌細胞受體對不同激素表現,乳癌能區分成4種亞型,包括前述提到最常見的荷爾蒙陽性/HER2陰性,以及荷爾蒙陽性/HER2陽性,荷爾蒙陰性/HER2陽性,還有三陰性。

針對各亞型多元治療方式:以往乳癌治療選擇較少,但現在針對各亞型已有多元治療方式。除了手術治療、化學治療,還有免疫治療、標靶治療、荷爾蒙治療等。近年更發展出便利性高的口服細胞週期抑制劑(標靶藥物CDK4/6抑制劑),不僅能夠協助對抗腫瘤,副作用相對也較低。

基因檢測是必要過程:馮安捷醫師呼籲,基因檢測已是癌症治療必要過程,除了能協助區分癌症不同亞型,讓病患能夠有最適當的治療方式外,也有助評估治療後狀況。尤其高復發風險的荷爾蒙陽性/HER2陰性病患,治療後必須按照醫生指示定期檢查,就算出現轉移復發或抗藥性,也應趁早介入控制癌細胞,讓患者繼續陪伴最愛家人與完成夢想。

#馮安捷 #陳守棟 #潘怡伶 #Lulu #乳癌 #年輕乳癌 #年輕

年輕型乳癌預後差,但別怕!醫學進步,精準治療可回常軌。

許多病友回歸常軌:台灣乳房醫學會理事長陳守棟表示,年輕型乳癌患者、尤其是其中的極年輕型乳癌患者雖然普遍預後較差,隨著醫學不斷進步,乳癌已經有多元的精準治療方式,許多病友在妥善醫治與照護下,生活都慢慢回到常軌,即便復發轉移也都能透過區分不同亞型,也有良好藥物控制癌細胞,找出合適的治療方式,幫助延緩疾病惡化與延長生命。

「停經前轉移性荷爾蒙陽性/HER2陰性乳癌」麻煩!但還是有治療方法。例如針對停經前轉移性荷爾蒙陽性/HER2陰性乳癌患者,可透過口服細胞週期抑制劑(標靶藥物CDK4/6抑制劑)搭配停經針加荷爾蒙療法,不僅能使腫瘤縮小、甚至暫時消失、延後接受輔助性化療,亦能提升患者整體存活期,讓年輕乳癌患者有機會延長生命也兼顧生活品質。除此之外,目前對於不同型別的癌細胞基因突變,也都能透過基因檢測找到合適的治療方式,幫助延緩疾病惡化。

#馮安捷 #陳守棟 #潘怡伶 #Lulu #乳癌 #年輕乳癌 #年輕
年紀輕輕罹患乳癌陷低潮?積極治療繼續綻放花漾人生!

可加入社團「花漾女孩GOGOGO」:台灣年輕病友協會理事長暨乳癌社團「花漾女孩GOGOGO」創辦人潘怡伶表示,許多年輕乳癌病患正處於在職場發光發熱、追逐夢想時期,或滿懷希望陪伴孩子一起成長,卻突然面臨乳癌威脅,不免陷入恐慌低潮。

Lulu黃路梓茵來打氣!適逢10月「國際乳癌防治月」,特別邀請金鐘獎最佳主持人Lulu黃路梓茵,擔任年度衛教大使,拍攝宣導短片,今年衛教主軸為【花漾姊妹 聆聽汝說 轉身綻放 與乳相伴】,期望傳遞乳癌病友,聆聽彼此治療心路歷程,即使面對轉移或復發,也要積極瞭解治療選擇,「把未知變已知」,積極治療轉身繼續綻放美麗花漾人生。也期盼國人共同響應多加傳散影片,給予癌友更多勇氣與支持,「面對乳癌你不孤單」!

【中山醫院關心您的健康!呼籲您定期健康檢查,生活有保障。】

      馮安捷醫師介紹          新聞原文連結          回本院官網首頁     

         本院FB粉專            本院LINE粉專            本院新聞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