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專區訊息專區
【易誤解】老人、小孩跌倒不能馬上扶起?醫師詳解正確處置觀念
【易誤解】老人、小孩跌倒不能馬上扶起?醫師詳解正確處置觀念
【MyGoPen】 發布日期:2023-10-19
網傳「老人小孩跌倒,不能馬上扶起」影片,內容提及「老人、小孩跌倒,沒有哭出來不要去抱他、扶他」、「老年人一跌倒、給他拍背,一弄死掉」、「真正受傷是事後、不是事前」、應該「保持原姿勢不要動、3 分鐘去適應」等。但專家表示,傳言說法是針對重大外傷傷及腦部、脊椎的傷者,可能因為不當搬運導致二度傷害,所以旁人應先「呼喚」傷者能否回應、是否意識清楚,以確定腦部功能,而不是一邊叫他一邊搖晃他,然後再請他動一動腳、測試下半身有無知覺等,以確定脊椎有無受傷,以上這些都是針對腦傷、脊椎受傷的傷患,但傳言說法一概而論,並未說明四肢骨折等其他外傷除外,四肢骨折更非「受傷是事後」,而是骨折的當下就已經發生,和有沒有保持姿勢 3 分鐘沒有關係,傳言說法籠統錯誤且易生誤導,恐使民眾放任傷者孤立無援而未適時提供協助。
跌倒不要扶?
原始謠傳版本:
老人小孩跌倒不能馬上扶起
主要流傳這段影片並在社群平台流傳:
查證解釋:
老人、小孩表達能力差 腦、脊椎受傷風險大
MyGoPen 致電諮詢臺北市中山醫院骨科醫師、長庚大學助理教授王瀅智,他表示傳言的說法「老人、小孩跌倒,沒有哭出來不要去抱他、扶他」,傳言特別強調老人及小孩,可能是因為這二個族群表達能力較慢、較差,而且所敘述的應是指在車禍等重大外力傷及腦部或脊椎的病患,必須要上頸圈或是搬運板,以保持姿勢、以免讓已經受傷的脊椎或腦部因為不當搬動再次受創、造成二度傷害,導致無法彌補的後果。「等到他發出聲音或是自己移動了再去扶他」,應是指旁人應先觀察傷者有沒有神經學症狀或異狀,再決定下一步要如何處置,但王瀅智也強調,傳言說法只是針對特定傷患、特定族群的建議,並非一般性、廣泛性的處置原則,例如若是四肢的骨折或一般外傷,就沒有上述的問題,傳言說法以偏概全、易生誤導。
王瀅智進一步解釋所謂的重大外力,通常的情況是老人家因為骨質疏鬆、又加上一個外力所造成,例如早上起床還沒有很清醒、不小心跌倒,或是浴室濕滑滑倒、背部著地,又或者搬重物、照顧另一半幫忙搬動身體等造成嚴重腰痛,老年人跌倒最怕的就是撞到腦部或脊椎,脊椎骨用來保護脊髓,如果脊椎骨折則可能使得局部變得不穩定,傷到後面的脊髓或是分支出來的神經根、造成神經學症狀,或甚至下半身癱瘓、大小便失禁等,且脊椎骨骨折是相當疼痛的,老人家可能翻個身就痛,甚至痛到無法睡覺,所以長輩的居家環境中必須做好預防跌倒是很重要的課題。
而王瀅智也提醒,小孩子跌倒則比較怕傷到腦部,因為腦部佔身體的比例較大,很多小孩都是四頭身、五頭身的比例,尤其是嬰幼兒或是小小孩比較不會表達,若有腦震盪或是腦出血則無法清楚表達症狀,旁人就要特別注意、觀察。
但脊椎骨折也並非老人或小孩的專利,年輕族群則大多是車禍或是高處墜落造成,近幾年極限運動蔚為風行,臨床上也曾有攀岩、衝浪或是高挑戰度造成的運動傷害,所以從事這些戶外高強度運動時一定要做好安全防護。曾有 20 幾歲年輕女性病例因為攀岩受傷,脊椎骨折嚴重到整節骨頭扁掉,如果沒有適時地手術將骨頭撐開,等骨頭長好定型就只能一輩子駝背。
應先觀察感覺和動作 若無即可能傷及腦、脊椎
此外第一段提到的第二個重點,有關觀察傷者有沒有神經學症狀或異狀的部分,王瀅智指出,老人或小孩跌倒時,旁人應先觀察傷者跌倒後是否意識清醒,然後測試他的肢體感覺和運動、全身和四肢有沒有知覺,請他動一動手指、腳趾頭,如果不能動、就有脊髓損傷的疑慮;如果下半身毫無知覺,就表示胸、腰椎可能受傷,這時要趕緊打 119 請求救助,並讓傷者躺平、身體不彎曲,保持頭、頸和軀幹成一直線,等 119 的 EMT 人員到場將傷者以特殊輔具或搬運板放上擔架、迅速送醫急救。
除了上述腦部、脊椎受傷要先判斷傷者有無意識、感覺以外,王瀅智指出,其他一般外傷就沒有傳言所說的顧慮,例如若是四肢骨折,有沒有在第一時間去扶傷者並沒有差別,也不會因為第一時間去扶傷者而造成更嚴重問題,四肢骨折有 5 大徵兆可供民眾判別,第一個就是患部疼痛、第二是變形、第三是會麻木、第四是瘀血、第五是脈搏會變得不明顯,這時候最好有輔木先固定患部,但如果無法取得輔木,則是協助打電話給 119 請 EMT 人員協助;且就算四肢有骨折,也只是骨折的患部不要再碰撞或用力即可,例如手部骨折、腳也還可以走路,懷疑腳部骨折則能用帶輪的電腦椅協助移動等。
另外傳言還提到「真正受傷是事後、不是事前」、應該「保持原姿勢不要動、3 分鐘去適應」,王瀅智表示,這樣的說法比較像是在形容肌肉或韌帶拉傷、而不是骨折,因為肌肉或韌帶很少處於跌倒的這個姿勢,緩慢恢復成原來姿勢能減少疼痛感,但王瀅智也強調,受傷的形式多樣、一般人也很難在短時間之內就正確判斷傷者受傷的型態,所以傳言的說法過籠統、且誇大單一做法的好處,卻未說明不同問題的不同處置方式,使民眾誤以為不管是哪種跌倒、哪種受傷,通通都是一樣的處理方式,因此王瀅智建議,如果遇到有人跌倒、路倒,可以依照 CPR 急救法所使用的「叫叫 CABD」處理。
(1)呼喚受救者(叫)
(2)呼叫119請求協助(叫)
(3)按壓胸口(Compressions)
(4)保持氣道暢通(Airway)
(5)人工呼吸(Breathing)
(6)進行 AED 急救(去顫Defibrillation)
結論
傳言所說「老人、小孩跌倒,沒有哭出來不要去抱他、扶他」、「老年人一跌倒、給他拍背,一弄死掉」等說法,應是指車禍、跌倒後撞擊等重大外力傷及腦部、脊椎,為避免不適當的搬動導致患部二次傷害變得更嚴重,因此旁人應先確認傷者是否意識清楚,四肢或下半身是否能夠動一動、有知覺,如果都沒問題才能依一般各種不同程度的受傷流程處置,傳言忽略跌倒受傷的各種情況,其內容是針對腦或脊椎受傷的應對方式,但卻又不說清楚這是針對腦傷、脊椎受傷,易使民眾被誤導,以為不管怎樣跌倒、哪種受傷,都是以這樣的方式處理。
衛教資源:
諮詢專家:臺北市中山醫院骨科醫師 - 王瀅智
【中山醫院關心您的健康!呼籲您定期健康檢查,生活有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