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專區訊息專區
醫者人生/輕忽關節疼痛、泡泡尿!婦產科名醫長期服用止痛藥換「腎」
醫者人生/輕忽關節疼痛、泡泡尿!婦產科名醫長期服用止痛藥換「腎」
【HEHO / 邱玉珍】 發布日期:2023-12-21
執醫超過40年,前台北中山醫院副院長李世明用雙手接生上萬名寶寶,為無數家庭帶來新生之喜。他從沒想過自己有一天會換腎,成為一位病友。他說:「換腎後最大的改變是更能用同理心與病人或家屬溝通,協助其跨越情緒,做出正確的決策。」
今年68歲的李世明是國內知名婦產科醫師、同時也是國內少數具備病理背景的婦產科醫師。2014年他因為臉色愈來愈暗沉、身形消瘦,診間護理師強迫他去抽血檢查,一檢查不得了,檢查單上寫著:「腎絲球過濾率介於15 至29 毫升/分鐘,慢性腎臟病第四期。」腎臟科醫師評估,大約一至兩年內就要開始洗腎。
聽到「洗腎」兩字,李世明嚇一跳,與多數病人一樣,除了尋求第二意見之外,還四處探詢各種自然療法,還曾砸近百萬元到美國接受幹細胞療法、吃保健食品,到廟裡拜神求佛,希望能夠出現奇蹟。
但奇蹟並沒有出現,其實李世明心裡非常清楚,未經科學實證的非正統療法,並無法讓病情好轉,他只是想從這些方法中得到力量,或許自己就是那個萬中選一的幸運兒,也許有機會逆轉病情。
零與一百的競賽關係
以前他無法理解病人為何要求助民俗療法或是服用一些沒有科學實證且貴得要死的保健食品。現在他終於能夠體會,對生重病的人來說,即使在別人眼中只是萬分之一的機率,但對他而言卻是百分之百的機會。就像生殖醫學一樣是零與一百的競賽。
把自己拉回現實後,李世明開始檢視自己的生活,赫然發現自己太輕忽身體發出的警訊了。打從當住院醫師那天起,就專注於工作的他,一直以為手部關節疼痛是因為接生及手術太多引起,三、四十年來,都是服用止痛藥後才能看診與安排手術。
在尋求第二意見的過程中,進一步做抽血檢查才發現,原來長期關節疼痛是因為類風濕性關節炎引起。未做過健康檢查的李世明,從來都不知道自己是類風濕性關節炎的患者。如今回想起來,他覺得自己太過輕忽身體狀況,將疼痛視為小問題,長期仰賴止痛藥,導致腎功能也正一點一滴的損傷。
逃避就醫錯失即時診斷時機
「痛就服用止痛藥,真的不是很好的行為。」儘管白袍行醫多年,但直到成為病人之後,才恍然大悟。李世明對於自己沒有找出關節疼痛的原因,就長期仰賴服用止痛藥的行為感到懊悔,後來他才知道,造成急性腎損傷的原因前三名中,其中有一項是使用「NSAIDs」(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常見的布洛芬或是頭痛、關節痛、痠痛、經痛等止痛藥,都是屬於 NSAIDs,長期使用可能就會導致腎臟功能下降。
依據文獻資料,連續3天以上使用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就有可能對腎臟造成傷害。腎臟若受損超過3個月,就會導致結構或功能無法恢復正常,變為慢性腎臟病,李世明坦承,未經專科醫師診斷就自行服藥的確是不良示範,他更自爆:「一直沒有到醫院做檢查的原因,是從小就害怕抽血、打針,才會輕忽就醫檢查診斷的時機,錯失阻止腎功能惡化的機會。」
如今他以過來人的經驗提醒民眾,千萬不要跟他一樣,長期自行服用止痛藥止痛,也別以為藥物會自然代謝排出體外,長年累月對身體造成的損傷,恐怕會超越你的想像。
「真正的治療,永遠要配合病人!」江珠影用「溝通」之道,勸服糖尿病友為自己的健康好好治療
忽略早期腎能異常警訊
事實上,李世明錯失很多可以避免走向洗腎之路的時機。他說,幾年前開始出現泡泡尿,不把它當回事,認為泡泡尿不一定跟腎臟病有關;後來膚色愈來愈暗沉,好幾次跟診的護理人員覺得他臉黑的誇張,對於大家的質疑,李世明總是自嘲:「我天生膚色就黑嘛!」
也因為這樣,時間一拖,讓他的腎功能愈來愈惡化,最後走向不得不洗腎的命運,當時正值人生高峰的他,考量醫療工作的延續與生活品質的兼顧,決定一邊洗腎一邊加入等待器官捐贈的行列。
活在當下健康才是永恆
洗腎一段時間後,經過各種檢查及組織配對,走過層層關卡,終於有機會接受腎臟移植,移植後的李世明回想起這一段生命歷程的轉折,發出長長的嘆息聲,「人啊!活在當下最重要」,年輕時過於拚命工作、失去健康,回頭檢視才發現,生病是人生的一個提醒,是老天爺要讓自己要知道什麼叫「適可而止」。
他分享術後的心情,躺在病床上不斷思索著:「我到底要急流湧退,還是戰死在沙場上。」幾經思考,李世明有決定戰死沙場,繼續服務病人,創造自己被利用的價值。他表示,生病之後,工作觀念有很大的轉變,以前工作是為了生活,現在則是為了興趣,幫助病人跨越各種情緒與難關,進而做出正確的醫療決策。
永遠為病人多想一點
在醫院裡,產科是唯一聽得到「恭喜」的病房,李世明多為新生命到來沾染喜悅,當自己走過生病、手術、復原的過程,這才發現,在進行手術麻醉前,眼前人生走馬燈跑過一輪時,心裡不是恐懼與害怕,而是想好好問問自己,為什麼會讓自己躺在手術檯上,而且是面臨這麼大的手術?
這一段路,讓李世明人生有了很大的轉折與啟發,現在的他更能以同理心看待病人,理解病人的無助與盼望,更能站在病人慌張時,徵詢第二專家意見的立場給予建議,當從病人的立場望向醫師時,才會更深刻的體悟到,「原來生病是多麼的痛苦」,任何人都應該以悲憫之心給予幫助,而他,更要義不容辭。
文/邱玉珍 圖/黃懷賢 照片提供/李世明
【中山醫院關心您的健康!呼籲您定期健康檢查,生活有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