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專區訊息專區
大腸癌死亡人數增逾千人 醫:與頻繁外食、忽略病徵有關
大腸癌死亡人數增逾千人 醫:與頻繁外食、忽略病徵有關
醫師建議應從養好菌做起,來維持腸道健康
【台灣英文新聞 / 醫藥組】 發布日期:2024-06-18
一名約35歲女性,長期有便秘與血便卻因為害怕照大腸鏡,遲遲未進行檢查。直到體重持續下滑,褲子過大,才驚覺大事不妙,就診後經診斷為腸癌晚期。中山醫院腸胃科吳文傑醫師提醒,現代人因飲食習慣改變,又忽略初期症狀,導致確診時已是中晚期大腸癌,因此建議應從養好菌做起,來維持腸道健康。
國健署統計指出,大腸癌平均每13人就有1人罹患,可說是現代人的文明病。衛福部公布最新112年國人十大死因統計亦顯示,大腸癌持續高居十大癌症死因的第3名。而在罹患人次已連11年位居前兩名,每年有1萬6以上人口罹病,平均每30分鐘就有1人罹患。不僅如此,死亡人數更是相較10年前增加逾千人,男性死亡率甚至高出女性1.33倍。
針對大腸癌現況,吳文傑點出,可能跟現今上班族工作忙碌加上外送便捷,頻繁外食等行為有關。據媒體調查顯示,約四成上班族每周有3分之1的時間會外食,餐餐外食者更高達2成4。而這些經常外食的民眾,長期下易有營養不均、攝取較多加工食物的狀況,均可能誘發大腸癌
特別是肩負經濟重擔的40至49歲青壯年族群,背負著工作與經濟壓力,在快節奏生活以及不良飲食習慣雙重夾擊下,更容易讓腸癌找上門。據最新癌症登記報告數據指出,40至44歲罹患大腸癌的機率相較35至39歲高出2倍,而45至49歲罹患率更是高出近3.5倍。
另外,有部分民眾以為有排便就是腸道健康,選擇聽信坊間順暢秘方,但若飲食習慣不改,以及沒有正確腸道保健觀念,大腸癌死亡率將繼續上升。因此建議有經常性久坐或頻繁外食的民眾更應多加留意,避免讓大腸癌有機可趁。
吳文傑補充說明,還有一點是大腸癌初期症狀輕微,易跟一般腸胃問題混淆,多數確診時已屬中、晚期,一旦確認為第4期,存活率更不到2成。因此,若想降低大腸癌死亡風險,醫師建議掌握兩關鍵,定期篩檢把握初期治療時間,以及幫腸胃養好菌幫助降低腸癌風險。針對定期篩檢,建議定期接受大腸鏡檢查,及早發現問題並及早治療,將有助於降低35%大腸癌死亡率。
談及養好菌降低罹癌機率,吳文傑解釋,大腸癌是不良生活習慣造成的壞菌滋生所致,如常外食、營養不均或攝取過多加工物等。一旦壞菌過多、腸道菌相失衡,不僅會改變腸道通透性,壞菌更會釋放發炎物質,導致發炎反應並誘發息肉生長,最終致使癌化。對此,養好菌、遏止壞菌生長有助於遠離腸癌風險,是「腸」保健康的做法,再搭配定期篩檢,將能幫助遠離大腸癌。
至於如何避免壞菌增生、「腸」保健康,吳文傑分享,天天喝優酪乳是非常好且易取得的保「腸」神器。至於挑選上須留意兩點。除了要選「具國家認證、健康標章」的品牌,建議選用含有能通過胃酸、膽酸考驗的菌株如B菌。經研究證實,B菌可幫助改善腸胃菌相,減緩發炎反應發生,有助於抑制息肉生長與減少腸癌風險。
【中山醫院關心您的健康!呼籲您定期健康檢查,生活有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