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專區訊息專區
食道癌前病變早發現 微創治療免開胸切除食道
食道癌前病變早發現 微創治療免開胸切除食道
【自由時報 / 健康網 /羅碧】 發布日期:2024-11-26
女病患因咽喉部不適,且吞嚥時常有緊繃感,偶有胃酸逆流症狀,因醫師懷疑有癌病變,進一步檢查發現食道癌前病變;圖為情境照,圖中人物與本文無關。(圖擷取自shutterstock)
1名60歲女病患因咽喉部不適,且吞嚥時常有緊繃感,偶有胃酸逆流症狀,因醫師懷疑有癌病變,因而安排她接受內視鏡搭配搭配窄頻光影像(簡稱 NBI)檢查,果然發現食道癌前病變,透過微創治療完整切除病灶,免除了晚期食道癌得要開胸切除全食道的病程。
台北中山醫院腸胃科醫師簡錫淵說明,早期癌或癌前病變通常是沒有症狀或只有非常輕微的徵象,無症狀民眾初發現的契機常是因為一些篩檢數據異常(例如:CEA指數異常、糞便潛血檢查陽性、幽門螺旋桿菌測試陽性…),再藉由內視鏡篩查,才能發現這種非常早期的病變。
食道癌高風險群 定期檢查不可少
簡錫淵提醒,食道癌風險因子為吸菸、喝酒、嚼檳榔、酒精不耐症(喝酒易臉紅)及食道癌家族史,既使是睡前少量的酒,長期下來也有食道癌風險,具有風險因子的病患應定期尋求精細的內視鏡篩查,
及早發現癌前病變 內視鏡切除保留器官完整
這名女病患主述咽喉部不適,且吞嚥時常有緊繃感,偶有胃酸逆流症狀,安排接受內視鏡(胃鏡)檢查,以內視鏡搭配窄頻光影像(Narrow Band Image, NBI)發現了位於食道高位、約2cm大小的病變,切片病理化驗報告顯示為即將變為癌症的「癌前病變」(高度細胞變異)。
利用藍綠色的窄頻光影像可以觀察出紅棕色微小的腫瘤性異常血管。(中山醫院提供)
簡錫淵表示,現在早期癌與癌前病變已能用「內視鏡黏膜下剝離術」(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治療,這是以內視鏡(胃鏡、腸鏡)操控微小電切刀進行剝切的微創技術。因為胃腸鏡是通過生理開口(口腔、肛門)進入體內處理,所以身體皮膚表面不會有任何切口,且能保留器官完整,不對食道、胃體、腸道進行截斷重接的動作。
這名病患在接受內視鏡黏膜下剝離術後當日就可以吃流質食物、隔日吃固體食物,術後僅2天能出院返家休息,而切除檢體經病理檢查確認病變完整切除,無需再追加其他治療,接下來只要安排定期的術後追蹤即可。
病變組織取出體外,攤平紀錄,並確認檢體完整性。(中山醫院提供)
簡錫淵表示,內視鏡微創治療近年發展快速,過往需要外科大手術的疾病或許都有機會以內視鏡進行微創治療,尤其是消化管(食道、胃、腸)。
【中山醫院關心您的健康!呼籲您定期健康檢查,生活有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