鍾欣凌想做「無痛腸鏡」竟遭退貨!清腸包白拿 醫曝5類人不宜麻醉

鍾欣凌想做「無痛腸鏡」竟遭退貨!清腸包白拿 醫曝5類人不宜麻醉

【TVBS新聞網 / 朱育嫻】  發布日期:2025-04-10

鍾欣凌想做「無痛腸鏡」遭醫生拒絕。(圖/翻攝自IG@chunghsinling)

鍾欣凌想做「無痛腸鏡」遭醫生拒絕。(圖/翻攝自IG@chunghsinling)

金鐘獎視后鍾欣凌日前提到,自己會定期到健檢中心做檢查,然而近期她打算做無痛全腸鏡,卻遭到退貨。腸胃科醫師表示,肥胖者的麻醉風險較高,若要做無痛鏡檢,建議要有麻醉科醫師在場,至於一般人,其實未必都需要做「無痛」腸胃鏡。 

鍾欣凌想做無痛全腸胃鏡 清腸包都拿了卻被「退貨」

52歲的鍾欣凌被暱稱「粉紅豬」,集演員、主持、廣播、作家於一身,超強幽默力圈粉無數。她曾經靠節食瘦下6公斤,但忍不住又吃回來,雖然沒能把體重穩定降下來,不過她會固定做健康檢查,以往她都到健檢中心做檢查,不過近期她想做全腸鏡檢查,「我已經預約了,清腸的東西都拿到了」,卻被健檢中心「退貨」。

鍾欣凌說,因為她有點年紀了,加上太胖的關係,麻醉的風險較高,健檢中心為了安全起見,希望她到大醫院做,若麻醉後出任何事都可以緊急做應對。

「無痛」腸胃鏡有2種:舒眠麻醉與全身麻醉

員榮醫院肝膽腸胃科主任吳文傑表示,傳統上的胃鏡、大腸鏡檢查多是在病患清醒的情況下進行,但由於有些患者在檢查過程中會感到疼痛或不適,因此在經過醫病雙方的討論後,醫師會給予一些鎮靜劑或止痛劑,以減輕患者在鏡檢時不適,也就是「無痛腸胃鏡」檢查。
吳文傑表示,所謂「無痛」腸胃鏡有2種,一種是「舒眠麻醉」,是在受檢者的靜脈上施打適量的麻醉鎮靜藥物和抗焦慮安眠藥,達到鎮靜的麻醉深度,以減輕病人焦慮、不適;另一種則是全身麻醉的無痛大腸鏡檢查,是在進行大腸鏡檢查時,由麻醉專科醫師為受檢者進行全身麻醉後,以無痛的方式進行大腸鏡檢查。

吳文傑說明,坊間部分健檢中心的無痛胃腸鏡,礙於醫療人力的限制,是由單一醫師操作,並沒有麻醉科醫師協助,儘管費用較低,一般約自付1000元左右的麻醉費用(在醫院則約3000-3500),但相對風險高。他認為,鍾欣凌之所以被「退貨」,原因在此。

照胃鏡一定要「無痛」?醫:可容許程度內一般胃鏡就ok

吳文傑強調,所謂「無痛」胃鏡、大腸鏡,並不是全無風險,麻醉科醫師在檢查過程中的角色相當重要,能進行專業評估決定患者適合的麻醉方式,並在手術過程中為安全把關,以他個人的作風,只要受檢者在「可容許」的程度內他並不會「勸敗」患者做「無痛」。
做腸胃鏡檢查,一定要做「無痛」嗎?吳文傑說明,一般傳統的胃鏡檢查,容易造成咽喉反射的不適,如果醫師調整以「經鼻內視鏡」,或將1公分管徑的內視鏡改為0.5公分的細鏡,就可減少對咽喉的刺激,5分鐘內可順利完成胃鏡檢查。

「無痛」大腸鏡 這些人特別需要

不過,臨床上的確也有部分患者比較敏感,對鏡檢感到非常焦慮,就需要採取「無痛」。以大腸鏡來說,儘管不像胃鏡有咽喉反射的噁心感,但由於大腸鏡檢的流程約15-20分鐘,比胃鏡來得久,對於以下幾類族群,可能在受檢過程會有較多不適感。

  • 曾動過腹腔手術者:手術後可能造成沾黏,在腸道的轉彎點會有腸子被穿破的不適感。

  • 體形很瘦的紙片人:容易產生強烈的脹氣、刺痛感。

  • 患者因素:體質或情緒較敏感、容易焦慮,對疼痛的閾值較低。

 吳文傑表示,即使不做「無痛」,在清醒、不麻醉的情況下做大腸鏡檢,其實還是可以藉由「直軸保持短縮法」、打二氧化碳,或將充氣式改為充水式大腸鏡、搭配外套管等方式,來減少檢查中的不適感。

麻醉高風險族群不可不慎

吳文傑強調,任何麻醉都有風險,儘管「無痛」腸胃鏡的好處不少,但提醒以下群族在受檢前接受麻醉科醫師專業評估。

  • 藥物過敏史

  • 氣喘

  • 懷孕者

  • 肥胖

  • 心律不整

吳文傑表示,不只是醫院有麻醉科醫師團隊,大部分診所健檢也會有,想做無痛鏡檢的民眾可以事前諮詢了解。他並舉例,大約在7、8年前,曾有一名乳癌患者,在內視鏡檢查的麻醉過程中,還沒開始檢查就不幸過世。儘管該患者是癌症末期,採取不積極治療作為,家屬認為患者在「無痛」狀態下離世,不失為一種了卻的方式。但吳文傑強調,「無痛」鏡檢對某些高風險族群,安全性仍不可輕忽。

【中山醫院關心您的健康!呼籲您定期健康檢查,生活有保障。】

       陳欣湄醫師介紹          新聞原文連結          回本院官網首頁     

         本院FB粉專            本院LINE粉專            本院新聞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