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專區訊息專區
生男生女別再怪爸爸! 哈佛研究:與「2因素」有關
生男生女別再怪爸爸! 哈佛研究:與「2因素」有關
【自由時報 / 健康網 / 葉立斌】 發布日期:2025-08-07
哈佛最新研究指出,生男、生女要看女性的「體內環境」及「基因密碼」;示意圖。(圖取自freepik)
生男、生女,誰決定?家醫科醫師陳欣湄指出,過往會認為是由男性精子中的染色體決定胎兒性別(X精子為女生、Y精子為男生),所以常被簡化為「爸爸決定性別」。但哈佛研究指出,這顆精子最終能不能成功衝進卵子,卻還得看女性的「體內環境」及「基因密碼」,這也是生男生女的變數。
陳欣湄於臉書專頁「陳欣湄。家醫科女醫師日常」發文分享門診遇到的個案,1位媽媽連生了4個女兒,苦笑著問她:「我是不是生女兒體質?可以幫我調理嗎?」陳欣湄無奈,只能微笑安慰她:「這不是醫師能控制的。」不過,她的疑問,其實很多備孕媽媽同樣也有。
陳欣湄引述哈佛研究團隊2025年發表於《Science Advances》的大型研究,他們分析了58007位女性、共146000筆單胎的生產紀錄(1956–2015),發現若前3胎都生男孩,第4胎仍為男孩的機率高達61%;若前3胎都生女孩,第4胎生女機率也有58%。
陳欣湄解釋,這代表著生男、生女並非機率問題,而是會有高於50%的機率出現「連號」,意即媽媽如果都生女兒,未來則會有更高的機率生出女兒;都生兒子,未來則會有高機率生出兒子。造成此現象的原因有以下2點:
女性的年齡與體質
研究其中1個結論指出,若女性超過28歲才生第1胎,更容易出現性別一致的孩子。原因可能與排卵期變短或不規律、陰道與子宮的pH值改變(偏酸環境較不利Y精子存活)、排卵與受孕時間的變異增加有關。
陳欣湄說,這些條件會讓某種精子(X或Y)更容易在媽媽體內勝出,形成「清一性別」家庭。
女性基因密碼可能已預設性別
研究團隊進一步透過基因關聯分析(GWAS)發現,在只生女兒的女性中,NSUN6基因附近變異比例特別高;只生兒子的女性則多半與TSHZ1基因變異有統計關聯。
陳欣湄表示,雖然尚未有證據證明這些基因能直接決定性別,但這是首次有研究指出女性基因可能與生男、生女有關,是一大突破。
最後,她提到,這篇研究對象是針對「白人女性」,是否適用於亞洲女性,尚需要更多研究佐證。所以,別把統計數據當成命運公式,研究只是新科學的發展紀錄,女性不用因此承受不必要的壓力。
對此,陳欣湄也提醒所有備孕中的女性、家人與婆媽們,在這個節奏快、壓力大的時代,能懷孕、生下健康寶寶,本身就值得掌聲鼓勵,無論是生男還是女,都會有各自讓人操心與窩心的地方,真正重要的是家庭支持,而不是性別比較。
【中山醫院關心您的健康!呼籲您定期健康檢查,生活有保障。】